第162章 刘知远入汴梁尽得中原,杜重威反魏州又起刀兵

陌上花发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38文学 www.38wx.com,最快更新五代十国那些事最新章节!

    在郭聪义的逼迫下,花见羞母子自尽而亡。

    刘知远这事做的很不地道,毕竟自己曾经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臣子,非要赶尽杀绝,格局也太小了点。

    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五百年前,也是乱世,南宋刘裕称帝后,将前代的禅位君主晋恭帝司马德文杀死。

    史家评论:"自是之后,禅让之君,罕得全矣"。

    但天道轮回,凡事不能做绝,做绝了都会有报应。

    刘宋末年,宋顺帝刘准禅位于齐王萧道成,也被杀害。刘准死前说了一句很出名的话:"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!"。

    刘知远终究是一介武夫,可能没有读过这段历史,所以把事情做的很绝,所以祸及子孙,当然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公元947年6月,刘知远春风得意,心情大好,入驻汴梁后,后晋各道藩镇大佬,纷纷来汴梁觐见,宣誓效忠新领导,后晋大部分版图,归了后汉。

    国际上,吴越、湖南、南平三国也遣使而来,表示祝贺。

    只有川蜀、南唐、南汉没有动静,保持观望态度。

    川蜀这边也得了后晋灭亡的实惠,原晋朝雄武节度使何重建举秦、成、阶三州降蜀。后汉吃肉,川蜀喝了点汤,所以蜀主心里还算平衡。

    而心里最不平衡的当属南唐,南唐主李璟听闻刘知远摘了中原王朝这个桃子,后悔不已。话说当年契丹北归的时候,后晋南边的藩镇节度使和南唐大臣,都请求李璟出师,恢复中原。

    李璟也动了心,但还在想着等福州军事成功后,再集中兵力北上。哪知道刘知远捷足先登。而福州的军事也不如意,福州被吴越摘了桃子,南唐只得了建州。

    区区福州,举国之力也未能攻下,彻底浇灭了李璟恢复祖业的雄心,从此以后保境安民,纵情享乐,沉浸于文化艺术领域。

    南汉呢?南汉太远了,偏居岭南一隅,对中原王朝的事情历来不大上心,且这个时候南汉中宗刘弘熙很忙,忙着杀掉十几个兄弟,详见149章。

    在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北归前,令杜重威、李守贞、高行周各归藩镇,杜重威镇守魏州,李守贞镇守徐州,高行周镇守宋州。

    刘知远入主汴梁后。杜重威心里面的皇帝梦并没有破灭,但表面上也遣使上表刘知远,表示归顺后汉。

    杜重威是什么货色,刘知远心里清楚,都是千年的狐狸,装什么清纯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正好宋州节度使高行周来朝觐见,被刘志远挽留了下来。

    在朝堂上,刘知远公布了后汉一号红头文件,令高行周镇前往魏州,任天雄军节度使,杜重威从魏州北上宋州,任宋州节度使,免去李守贞天平节度使一职,到西边河中地区担任节度使,原河中节度使赵匡赞调任晋昌军节度使。

    对各方节度使来了一个大调动,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微杜渐,免得使他们根深蒂固,做大一方。

    朝廷的意思很明确,当然面子话是为了促进各大军区交流。

    高行周带了个好头,辞别汉主刘知远,愉快的先回宋州,收拾行李准备上任,李守贞、赵匡赞心里虽然不情愿,还是去上任了,唯独杜重威抗旨不去,并派儿子杜弘璲北上向契丹人求援。

    当时辽将麻答留在镇州还未撤离,立即将赵延寿留下的两千幽州兵拨给杜弘璲,随后又抽调辽将张链两千伍佰名辽兵南下支援杜重威。

    契丹的支援,也只有这些了,这个时候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已死,耶律阮正和自己的奶奶述律老太后兵戎相见,争夺辽国的统治权。

    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刘知远等的就是这个机会,发布一号红头文件的目的就是逼迫杜重威反,老孙子还真反了。

    刘知远立即下诏削去杜重威的官爵,命高行周为招讨使,慕容彦超为副招讨使,起兵讨伐杜重威。

    这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,二比一,刘知远以为可以轻松拿下一个杜重威,谁知两个月过去了,魏州城依然没有拿下。

    刘知远遣使到前线了解情况,原来这两位主副帅在作战方案上发生了严重分歧。因为魏州是重镇,城池高大坚固,易守难攻。所以,主帅高行州主张围困魏州,减少损失,而副帅慕容彦超主张速战速决,反对拖延。

    历史似乎又一次要重演,前朝后晋石敬塘征讨魏州范延光的时候,也是将帅不和,白奉进和符彦饶两人还动了刀子,都丢了性命,差一点功败垂成。

    前朝的事情,刘知远记得真切,不能再重演了,于是刘知远决定御驾亲征,命皇子刘承训留守汴梁。恰好这个时候,冯道等从镇州归来,报称已杀了辽将麻答,驱逐了辽兵,刘知远大喜,觉得魏州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,定可指日可下。

    但现实很打脸。刘知远让慕容彦超为先锋,率领士兵攻城,结果从早晨攻到晚上,士卒死伤无数,也没攻下来,这才佩服高行周的先见之明。

    慕容彦超也尽了兴,在刘知远的撮合下,向高行周赔了个不是。

    高行周趁机进言:“臣听说,城内虽然粮尽,但是军心没有变,更有辽将张链相助,所以我军久攻不下。为了减少伤亡,臣以为应该先招降张链,张链若肯投降,杜重威就失去了左膀右臂,也会自来投降的!”

    历史不能细看,高行周表面上是为了国事,其实也暗藏私心,他与杜重威是儿女亲家,其女儿嫁给了杜重威的儿子杜弘璲。

    但话又说回来,只要利国利民的,就算是公私兼顾,也未尝不可,这叫趁势而为。

    刘知远觉得高行周说得在理,就遣人混入城中,招降张链,偏偏张链也是硬气,不肯投降,定要死战到底。

    于是只得继续攻城,攻了两月有余,也没有攻下来,把汉主刘知远生生急出病来。

    刘知远怎能不急,本来是想杀鸡儆猴的,如今却胜负难分,以后这大哥还怎么当?

    西边的李守贞、还有赵延寿的儿子赵匡赞,都贼心不死虎视眈眈,自己若这次失败,这两个老孙子肯定会立马造反,到时候后汉就不一定是谁的了?

    所以这一战,可以说是刘知远的立国之战,只允许赢不允许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