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 楚国崛起熊通自立为王

飞檐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38文学 www.38wx.com,最快更新春秋战国历史演义最新章节!

    在蔡国的南面有个南方的大国是楚国,楚国是芈mi姓,是个子爵,爵位很低。

    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,高阳是皇帝的孙子,高阳有个孙子重黎,重黎是帝喾时的“火正”(掌火之官),因成绩显著,能“光融天下”(让天下光明和乐),帝喾命名他为“祝融”,祝融是一种职位,是中国古代的火神。

    重黎死后,他弟弟吴回继承祝融的职位,吴回生子叫做陆终,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为妻,鬼方国都城的遗址大概位置在陕西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。

    鬼方国君之女怀孕十一年,打开左胁,生下三子;又打开右胁,再次生下三子。

    长子叫樊,姓己,封在现在的河南鹤壁一代,为夏伯,商汤灭夏桀的时候亡国。次子叫参胡shēnhú,姓董,封在现在的郑州一带,周时为胡国,后被楚国灭亡。三子叫彭祖,姓彭,也是封在郑州一带,为商伯,商朝末年灭亡。四子叫会人,姓妘,封在现在的郑州一带。五子叫安,姓曹,封在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县一带;

    六子季连,芈姓,季连的后代,其中有个叫鬻(yù)熊的,博学有知识,周文王、武王都很重用他。文王任命鬻熊为“火师”之职,就是祭祀时持火之人。

    鬻熊的儿子叫熊丽,熊丽生下了熊狂,熊狂又生下了熊绎,熊绎生在周成王时代,成王要启用文王、武王功臣的后代,于是把熊绎封到楚蛮,封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,姓芈,居住在丹阳。

    后世以熊为氏,楚国开始建国。丹阳是楚国建国后第一个国都。古丹阳的位置也就是如今湖北丹江口库区所在地。

    熊绎向下传五代到熊渠,熊渠很得江汉一带民心,自立称王。周厉王暴虐无道,熊渠担心周厉王号召诸侯讨伐楚国,就取消了王号。

    熊渠向下传八代到熊仪,熊仪继续传到熊峋,等熊峋死了,熊峋的弟弟熊通杀了熊峋的儿子,自立为君。

    熊通强悍好战,有自立称王的志向,熊通看到诸侯都拥戴周王朝,朝见周天子络绎不绝,就暂时观望。

    等到了周桓王被郑国打败,熊通越来越肆无忌惮,准备谋求称王。

    令尹斗伯比对熊通说:“楚国去除王号已经很久,今天如果要重新称王,各国诸侯都会感到震惊害怕,必须先以武力制服各国诸侯。”

    熊通说:“那要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伯比回答:“汉水以东的国家,随国最大,主公可以兵临城下包围随国,再派出使者和随国求和,只要随国归顺我们,那么汉,淮一带诸国就没有不臣服的了。”

    熊通听从了伯比的建议,亲率大军,驻扎在瑕。派遣大夫薳(wěi)章去随国求和。

    随朝有一个贤臣,名子季梁,有一个奸臣善于阿谀奉承,名字少师。随国国君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,平时比较宠信少师。

    楚国使者来到随国,随君召见两个大臣问计。

    季梁上奏:“楚国强大而随国弱小,楚国使者来求和,居心不良。可以表面上应承,暗地里加强军事部署,才能保证随国安全。”

    少师上奏:“臣愿意按照议和的预定,前去楚国一探虚实。”

    随君派少师去瑕,和楚国结盟。

    斗伯比听说少师将要来,上奏熊通:“少师目光短浅,以阿谀奉承获得随君的宠信。奉旨来探我虚实,我们要隐藏精锐锋芒,以老弱士兵给他看,他看到后一定会轻视楚国而骄傲,骄傲就会倦怠,楚国就可以轻易打败随国。”

    大夫熊率比说:“季梁在随国,这样做有意义吗?”

    伯比说:“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这次,而是为了以后做打算。”

    熊通认为这个计策很好,就布置好现场。

    少师进入楚国营地,目及之处,都是腐朽的兵器,破旧的铠甲,士兵都是老弱病残,完全没有战斗力。

    少师面有喜色,对熊通说:“我们两个国家各守疆土,楚国要和随国求和是什么意思呢?”

    熊通骗他说:“楚国连年遭灾粮食歉收,百姓穷苦,害怕小国联合起来欺负我国,所以愿意和随国结为兄弟之国,以后无论谁有难,对方都前来相助。”

    少师说:“汉水以东的小国,都是听从随国的号令,楚君不必忧虑。”

    熊通和少师结盟,少师走后,熊通班师回国。

    少师回到随国见到随君,讲述楚军老弱病残的现状,信心满满地说:“楚国侥幸和我们结盟,马上就班师回国,是惧怕随国。臣愿意带领一支军队追击楚军,就算不能全部俘虏楚军,也可以俘虏一半楚国士兵,让楚国以后不敢正眼看随国。”

    随君听从少师的主意,正要下令出兵,季梁听说了赶紧劝谏:“千万不能追啊,楚国自从若敖,眴冒以来,世代勤修国政,占领长江和汉水之间的地区已经好多年了。熊通弑君而自立为王,更加强悍残暴,无故来随国求和,包藏祸心。现在故意让我们看到老弱残兵,跟我们示弱,就是要引诱我们,如果我们追击,一定归落入楚国的圈套。”

    随君半信半疑,又去占卜,得到的卦象不吉,就没有追击楚国军队。

    熊通听说季梁劝谏阻止随国追击楚军,就再次召见斗伯比问计。

    伯比献计说;“请主公在沈鹿会合汉水以东的诸侯,如果随国参加,就是归顺楚国了,如果不来,就以背叛联盟的罪行讨伐。”

    熊通就派遣使者告诉汉水以东的各个诸侯国。四月初一在沈鹿会盟。

    到了会盟日期,巴、庸、濮、邓、鄾、绞、罗、郧、贰、轸、申、江等诸侯国都到了,唯独缺少了黄,随两个国家。

    楚君派遣薳章去责备黄国。黄国很惶恐,赶紧派遣使者来楚国请罪。

    楚君派遣屈瑕去责备随国,随君不服从。楚君大怒,率大军讨伐随国,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。

    随君召集群臣问抵抗楚国的计策。

    季梁说:“楚国联合诸侯,对随国用兵,士气正盛,不能轻易开战。不如我们言辞谦卑得求和。楚国如果同意求和,楚随两国恢复友好关系,如果不同意执意用兵,那么理亏的就是楚国。楚国欺负我们言辞谦卑,那么他们的军队就会懈怠,随国被楚国拒绝求和,随国士兵心中有怒气。我军士兵有怒气,士气高涨,楚国士兵懈怠,这样随国就可以和楚国侥幸一战了。”

    少师看不起季梁的计策,撸起袖子挥动手臂:“你也太害怕楚国了,楚国士兵远道而来,是来送死的,这次如果不能速战速决,还让楚国像上次一样逃走,就太可惜了。”

    随君被少师的振奋言语迷惑,任命少师为戎右,以季梁为将军,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抵御楚军,在青林山下布阵驻扎。

    季梁站在战车上远望楚军,对随君说:“楚国军队一分为二,楚国的风俗是以左为尊。楚君必在左边,君主所在,必然是精兵聚集所在。请主公派精兵攻击楚军右路军,如果右路军被攻破,左路军也会士气低落。”

    少师说;“要避开楚君所在的左路军,这不是要让楚国人笑话吗?”

    随君又听从少师的计策,率军猛攻楚国左路军,楚军突然列开阵势,放进随军。随君杀入阵中,突然楚阵中四面伏兵一拥而上,人人勇猛,个个要强。

    少师和楚国将领斗丹斗在一处,你来我往,经过十几回合,少师就被斗丹斩于车下。

    季梁率军保护着随君死战,楚国士兵个个勇猛,都不后退。随君为了保命,放弃了戎车,微服混在士兵中间,季梁率军血战到底,杀出一条血路,才突围出了包围圈,军队士兵也只剩下了三四成。

    随君对季梁说:“朕不听你的话,才导致今天的惨败。”

    随君又问少师在哪里,士兵回复被楚将所杀,随君听了也是叹息不已。

    季梁对随君说:“此等误国之人,没有什么可惜的。当今之计是迅速向楚国求和。”

    随君六神无主得说:“如今朕什么都听你的。”

    季梁亲自到楚国军营中求和,熊通大怒:“随国背叛拒绝参加会盟,还出兵对抗楚国,现在兵败了来求和,这是诚心的吗?”

    季梁面不改色,从容得说:“以前是奸臣少师,恃宠贪功,怂恿出兵对抗楚军,这都不是我国君的本意。如今少师已死,我国君知道错了,就派遣臣来认罪,如果能得到您的宽宥,随国将率领汉水以东的所有诸侯永远臣服楚国,请您裁决。”

    斗伯比说:“天意不想让随国灭亡,所以除去奸臣。随国不会灭亡。不如同意随国的求和,让随国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,在周王朝对楚国歌功颂德,让周王朝赐王号给楚君,这样可以镇服南方蛮夷,对楚国也有好处。”

    熊通认为是好主意,就派薳章私下对季梁说;“我国君拥有江汉之地,希望周王朝可以赐王号给楚君来镇服南方各个部落。还希望随君能率领南方诸国在周王朝为楚君谋取王号,如果侥幸能获得王号,都是随国所赐,我们静静等待随国的好消息。”

    季梁回到随国,对随君说了楚国的意图,随君不敢不服从,就率领汉东诸侯一起在周王朝对楚国歌功颂德,希望周王朝赐王号给楚君,镇服蛮夷。

    周桓王不同意。

    熊通大怒:“我的先人熊鬻有辅佐文武二王的功劳,最后被封在遥远的荆山地区,现在这里地广人多,南方诸国没有不臣服楚国的,周王却不加封王号,是有功无赏。郑国人箭射周王左肩,周王却不敢讨伐,是有过无罚,赏罚不明,还怎么能称王呢?而且我的祖先熊渠已经自封为王,我如今只是恢复楚王旧号,还用得着周王朝封赏吗?”

    熊通自立为楚武王,和随国结盟,然后回国。这是公元前704年的事情。

    汉东诸国都派遣使者去楚国祝贺,周桓王虽然很恼怒,但是也没有办法,从此周王室日益衰落,崛起的楚国却更加肆无忌惮,贪得无厌。

    熊通称王十四年后死去,传位给熊赀,熊赀迁都于郢,楚国把南方的各个诸侯国部落都控制在自己手中,秣兵历马,虎视眈眈,一副要随时进犯中原之势。后来如果不是齐桓公讨伐楚国和楚国在城濮之战落败,楚国的势力将不可遏制。